臺北機廠.在鐵道博物館面前的「停、看、聽」|臺北





相片 2019 1 19 14 26 00 1



臺北機廠,一座位在臺北最精華地段的工業遺址,也是臺北市最後一塊工業區,就在你我都熟悉的信義區,原本的名字是「臺北鐵道工廠」,熟悉的人會稱它為「北廠」;我們未曾見過的時光,切身卻又不熟悉的臺灣鐵道史,我想這是遺址、古蹟存在的價值。


20190407234614 31



側門,導覽集合處(市民大道50號),在臺北機場的官網報名,準時抵達,便有導覽員安排將近2小時的解說,全程以耳麥導覽,足夠安靜的細細體會。這一座堅固的鐵棚架,由廢棄的鐵軌建造,早晨,員工打卡、點名,牢記著鐵架上的訓室,配上名牌,從這裡開始一天的工作。

相片 2019 1 19 14 39 28

總辦公室(built in 1935)




拱形的簷廊、素雅的立面、優雅的列柱輪廓,迎面而來的是總辦公室(built in 1935),日治時期的工業建築也不曾馬乎,隨著時節掛上宮燈,現在廊底還掛著一盞,廠長辦公室有著引以為傲的窗戶,辦公室在建造初始,只有一樓和地下室,有時還做為避難和員工暫居所,直到國民政府接收後曾建第二層(built in 1966),或是正門掛著「臺北機場」的立面和窗台,便不是那麼細緻。


或者,正門旁看起來一點都不搭的雕像,原來是速水和彥的半身銅像、所留下的墩座,隨著臺北機場的遷移,銅像轉移到富岡基地存放,便在掛上臺鐵的徽章;象徵性的轉移,的確是記憶的延續,卻可惜了日治時期留下的工業美學,為何那令人失望的歷史堆疊在臺灣各地層出不窮。

20190407235547 96
電二工場、柴電工場
20190407235347 53
20190408001506 66
組立工場
20190408000517 17
組立工場 – DT668 舊鍋爐
20190408000948 68
組立工場,銷售至泰國,第一批外幣收入
20190408001118 31
組立工場,寢台列車
20190408001610 49
鍛冶工場,清代的蒸氣錘
20190408001718 51
鈑金工場





這不是地磚!”



20190408002314 8



相信嗎,這不是地磚。日治時期在臺的伐木興盛,木材源源不絕,吸收油污、耐重壓、減緩機具噪音,作為機場的地面材料再適合不過,導覽員不好意思地強調工場對於整潔的重視,僅搬遷前最後一處的油污來不及清洗,留下剛剛好的痕跡,鑲在木地板上的數字的鐵片,是工場整隊的位置,又或是技術比賽的隊伍,一個接一個的席地而坐,等待接棒。

20190408001956 52
20190408001959 97





關於:火車的回憶





在組力工場靜靜躺著四台藍皮柴油客車,當時的絨布座椅、透紗窗簾,火車小姐送報、遞茶水,那一段臺鐵的輝煌時期,也能藉著老師傅的口述歷史,在腦海中慢慢描繪輪廓。小時候,經常搭乘橘色自強號,沈重的行李和記憶中總是下著雨的過年,好遠好遠的外婆家,那一次要坐上兩三個小時的自強號,已經不記得那個山洞過後就會看見海,和許多人一樣,早就是童年的回憶。

20190408002419 2
藍皮柴油客車
20190408002532 76
EMU-100型電聯車,1978年英國進口的「英國貴婦」





員工浴場。只要有工作,就有熱水洗



20190408002737 24
20190408003343 22



來自蒸氣工場的廢熱,一路配送至員工澡堂的蒸氣爐,因此,只要有上工,就有熱水洗的,老師傅說,承襲著日本師徒的精神,也得幫老師傅擦背,一旁小伙子洗去身上油污,乾濕分離的澡堂、個人淋浴的空間,都是源自日本的泡湯文化,員工們自行設計、鑄造 360 度的水龍頭,一開便能出水,幾何、對稱的語彙,讓澡堂更加優雅,也是員工最好的福利了。

20190408003718 100
20190408003043 21



老員工熟悉的步伐、批起背心,擔任起導覽員的角色,毫不猶豫地指認著機械,偶爾模擬著工作、鑄鐵的樣子,還有在家鄉從未見過而特別喜愛的杜鵑花,春天滿開白花的流蘇,記得蓮霧、芒果的纍纍果實,把當年摘果子的回憶說得發甜,堅定的描述,逐漸地讓每個場景如復刻般清晰可見,導覽員–人稱「火車醫生」,在「火車的家」渡過大半輩子。

20190408005416 8




一輩子都在同一個地方工作是什麼感覺?母親也提起,她年輕時從未思考過換工作,我也經常、反覆地想著,一直以來都把現在的職業作為「志業」,而不只是「工作」,然而大半輩子啊,陪著臺北機廠,從興而衰,好長!好長!





停、看、聽,火車的聲音



20190408004332 96



將近 80 年的歷史建築,當年水田圍繞的情景早已無法想像,101從天際線穿出來,遙遙望著廠區,時空的對比,顯得有些落寞。面對文化歷史,身為一個持續前進的民主國家,有點不夠、更多不誠實。


歷史美學和拼經濟,一定有它的平衡;今日,一如往常地在設計工作與成本之間拉扯,與市府人員的訊息一來一往,「先求富、再求美」,他說完,我愣了好久,「便宜、堪用、施工速度快就好,現在的他們在拚經濟,未來不會太要求城市美學了。」是哪個城市就不提,我想說的是,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工業建築,直到今日的臺灣還望塵莫及,19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留下的精神、技術和美學,還不斷影響全世界,歷史的重要,某種程度是教育,讓我們學會不會被騙。


火車呼嘯,朗朗上口的「停、看、聽」,正是我們面對這個城市、這個國家需要的態度。還是令人期待的。



臺北機廠 📍
報名資訊:報名須知導覽報名 
導覽入口:側門(市民大道五段50號)


Jan-2019 Taipei
text & photo / PIN HO


更多臺灣


    更多城市閱讀

    You Might Also Lik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