–

山海丘,海港藝術季


以「流」(flow)為主題的海港藝術節,開啟基隆港灣為期一個多月的藝術展覽,13 位國內外藝術家、15 組作品、沿著港灣的三大展區,在熟悉的場所和街道,基隆市文化中心前廣場、正濱漁港週邊、阿根納造船廠遺構,看展、看海、吹風;散置的作品屬於創作者面對基隆的投射或對海洋的反思,最熱鬧也最安靜,最美也最隱晦,尤其在這衰弱與興盛並存的城市,能找到悠悠獨處的地方很多,能自處處便是角落,身體、城市、目光、相遇,直到午後微風,或傍晚彩霞,感覺到時光消逝的痕跡與速度,體會「流」的本意,城市的記憶任由藝術反撲。
Site 2 – 正濱漁港
No.2 / 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.城市中的舶
No.3 / 竹圍工作室張致中
未來種子:熱帶雨林調查研究計畫
來至海洋:北歐群島計畫

No.4 / 蔡潔莘.彩虹雨
No.5 / 蔡潔莘.大地,穿著

Site 2 – 正濱漁港:漁船限定
終於,最海味的藝術節,在我的家鄉基隆。退役的漁船,依然回到港灣,載著藝術創作繼續飄蕩,不炫目、不喧嘩不吵鬧、該鏽的繼續鏽蝕、該剝落的剝落、隨著海風搖晃、帶有濕黏的海味,這般生命力,與討海人的個性有點像;身為基隆子民,早已習慣三十年來的緩慢,直到許多設計能量的進入,從沉沉之中睡醒過來,該輪到設計翻轉城市,讓專業珍愛我的家鄉。

No.6 / 陶亞倫.沉浮

No.7 / 李承亮.月球太空計畫 — 太空艙

No.8 / 何彥諺.老軌、蟒蛇、隕石和θ波

No.? / 陳聖文.卻錫:隱藏版藝術家

No.9 / 林書豪.聽船說01

No.10 / 不務正業的男子AYO(限量港口男子便當,想吃。)
No.11 / 許廷瑞.呼吸

No.12 / 張舒晴、陳律佑.洋流
Site 3 –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:夜間限定
No.13 / 水內貴英.虹
No.14 / 陳宗寶.時光歲月 — 阿根納

–
一刻都捨不得浪費的悠閒,這是港灣人的自我療癒方式。
(無關內文的後記)
舒適的 10 月傍晚,不算難得的好天氣,隨著天色漸黑,守在岸邊準備釣魚的人越多,不分年齡的沿岸排開,釣竿撐在腰上的婆婆、下班的阿伯、帶著孩子的父親、一旁玩耍嬉鬧的小孩…草率的以「午夜漁人」為此命名,因為天黑了,他們臉上顯得更專注,一刻都捨不得浪費的悠閒,這是港灣人的自我療癒方式。
離開時,我抬起手、往手背深深聞去,一股熟悉的海味沾黏,我喜歡基隆有過落寞的那一面,有一種時間暫停的感覺,像是原鄉的孤獨感。

我喜歡這座城市古老幾乎被遺忘的華麗年代,和不卑不亢的繼續往前,設計和藝術、都是潮與潮相撞,作品讓城市生活更清晰;潮,總有潮起潮落,設計翻轉基隆,不能可有可無。
2019基隆潮藝術:流 / 2019基隆潮藝術(FB)
展覽時間:2019 / 9 / 27 – 11 / 8(10 – 17)
展覽地點:基隆文化中心廣場、正濱漁港、阿根納造船廠(18 – 22)
策展人:蘇瑤華
Keelung 2019
text & photo / PIN HO
更多展覽
- 異托邦花園.Heterotopia garden|藍天之下: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
- 「天黑了,但我在海邊不肯回家」|謝榕蔚個展
- 2019 桃園農博.鼓勵好室2 – 草生肥田|衍序設計
- 2019 基隆潮藝節:流|海港大地藝術季
- 共時的星叢.Synchronic Constellation|國立台灣美術館
- 13個房間與它的時空冒險|Home Hotel Da-an
- 少少 Siu Siu|山上小祕會之老物件市集 Flea Market of Old Things
更多關於臺灣